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
目录
序言
前言
前言
1 总 则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2 术语和符号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结构体系和选型
3.3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3.4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
3.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3.6 构件承载力设计
3.7 抗震等级
3.8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3.9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4 材 料
4.1 选材基本规定
4.2 材料设计指标
5 荷载与作用
5.1 竖向荷载和温度作用
5.2 风 荷 载
5.3 地震作用
5.4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5 竖向地震作用
6 结构计算分析
6.1 一般规定
6.2 弹性分析
6.3 弹塑性分析
6.4 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7 钢构件设计
7.1 梁
7.2 轴心受压柱
7.3 框 架 柱
7.4 梁柱板件宽厚比
7.5 中心支撑框架
7.6 偏心支撑框架
7.7 伸臂桁架和腰桁架
7.8 其他抗侧力构件
8 连接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计算
8.3 梁与柱连接的形式和构造要求
8.4 柱与柱的连接
8.5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
8.6 钢 柱 脚
8.7 中心支撑与框架连接
8.8 偏心支撑框架的构造要求
9 制作和涂装
9.1 一般规定
9.2 材 料
9.3 放样、号料和切割
9.4 矫正和边缘加工
9.5 组 装
9.6 焊 接
9.7 制 孔
9.8 摩擦面的加工
9.9 端部加工
9.10 防锈、涂层、编号及发运
9.11 构件预拼装
9.12 构件验收
10 安 装
10.1 一般规定
10.2 定位轴线、标高和地脚螺栓
10.3 构件的质量检查
10.4 吊装构件的分段
10.5 构件的安装及焊接顺序
10.6 钢构件的安装
10.7 安装的测量校正
10.8 安装的焊接工艺
10.9 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
10.10 现场涂装
10.11 安装的竣工验收
11 抗火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钢梁与柱的抗火设计
11.3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附录A 偏心率计算
附录A 偏心率计算
附录B 钢板剪力墙设计计算
附录B 钢板剪力墙设计计算
附录C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设计
附录C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设计
附录D 钢框架-内嵌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
附录D 钢框架-内嵌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
附录E 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
附录E 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
附录F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附录F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结构体系和选型
3.3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3.4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
3.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3.6 构件承载力设计
3.7 抗震等级
3.8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3.9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4 材 料
5 荷载与作用
6 结构计算分析
7 钢构件设计
8 连接设计
9 制作与涂装
10 安 装
11 抗火设计
附录B 钢板剪力墙设计计算
附录C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设计
附录D 钢框架-内嵌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
附录E 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
附录F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