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前面】总有人问,现在35岁了,考注电是不是太晚了?05年毕业的这位学员,在经历了职场的磨砺和家庭的重担后,依然选择挑战自己,踏上了考注电的道路。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更不要因为年龄而自我设限。无论你是30岁、40岁还是50+岁,只要你有梦想,有追求,就应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天道酬勤,有志竟成 — 记我的注考之路
从小不善写作,我就用记流水帐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注考之路。和群里的其他同学相比,我的注考之路是相当漫长的,估计群里没几个比我年龄大的同学了。
先说基础考试。
05年毕业一直在设计院工作,7月份上班,正好赶上9月份的第一次注电考试。虽然对考试一无所知,但听同事说基础考试主要考大学的高等数学等课程就跟着去了。考完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不复习根本不行。06年又自己买了本书大体看了看又去考了一年,依然没过。07年以后建筑行业开始崛起,单位工程越来越多,我就没再参加考试。09年生了娃之后越发忙碌,根本无心再想考试的事,一直到12年孩子稍微大点了,又萌生了考试的念头,于是又裸考了一年依然无果。13年决定好好复习,认真准备,那时也不知道有没有网课,反正也没报班,就到处找别人请教。总算努力没有白费在13年过了基础考试。
再说专业考试。
14年第一次考专业,又是裸考了一年,没抓住题相对简单的机会。15年怀着老二继续备考,这次在网上买全了资料,卖资料的店家请一个过了的老师免费给用YY讲了几次课,虽然前期还比较认真,但是后来出文件15年停考了只好就此作罢。生完老二之后,感觉一直忙得脚不沾地,再也没去考虑考试的问题。一转眼就来到了21年,老二六岁了,单位工程也在减少,看着有个同事通过了注册给排水,我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个同事对我帮助很大,一直鼓励我考,说现在有培训班了,可以跟着老师要求进行,还给我讲各种励志的例子。于是我开始找培训机构,先是找了15年讲课的那个老师,又在网上搜了一下搜到了纳米教育,听了十字老师的试听课,一对比就觉得十字老师讲的太好了,义无反顾的就报名了纳米。虽然之前学过一点,早已忘光,又从零开始。现在想想太庆幸了,如果不是选择纳米教育,可能现在也过不了。
前面讲了经历,给同学鼓鼓劲,下面分享一下考试心得:
首先说一下听课。
我是从21年12月10日开始听课学习。第一年我基本都是晚上听直播课,这样精力能更加集中。第二天再把前一天没听懂的部分听一遍,把不完整的笔记整理一遍。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笔记一定要标记全面,不要偷懒。老师强调的重点一定记明白,包括和各个规范手册之间的联系,务必标明白见哪本第几页,这样做题时相关的知识能迅速找到。
还有就是我的手册没有做标签索引,我觉得那样找起来也比较乱,因为太多。我都是把每本手册上重要的点列在手册前面第一页,这样定位更迅速。很多常用的公式表格都要背过第几页,比如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动热稳定计算等,这样考试时才能节省时间。
再说说做题和听课的关系。
咱纳米三位老师都很厉害,各有千秋。我第一年是所有课基本都听了一遍,除了最后讲绿皮书的课程我没听。第二年全是倍速听录播,只听了魔鬼班的第一遍和第二遍课程。
十字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讲课深入浅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都讲的特别清楚。作业题出的少而精,偏难,真题的变形很好,真正让人对真题完全掌握。于老师擅长总结,无脑法是我的最爱。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不仅讲的全面,而且后期全都以作业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作业题偏多,但是一定要挤时间做,因为做完之后你会觉得一下豁然开朗。兔子老师擅长比喻,讲课生动细致,特别适合新学员听。但是第二年的真题课我基本是没听了,当有个别难题我会直接倍速听小视频,这样节省时间。第一年跟着全程班听课多,做题少,真题做了两遍,作业题一遍也没做完。22年考试题相对简单,但是复习不到位,案例考了58分。23年是从3月初开始复习的,每次都是听完课接着做题,真题和作业题都做。第一遍做没有限制时间,但也尽量快。第二遍提高班的时候做作业和真题都是限制时间做题。第三遍做成套真题和模拟题时更要按时完成,不能拖。顺便说一下第一天考的专业知识题,希望对纠结的同学有帮助。我没有单独拿出时间听知识题的课。都是平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知识题的课,还有路上开车时,也放着知识题的视频听,相当于利用零碎时间磨耳朵吧。提前一个月刷上近五年的真题,就没问题。
最后说说临场发挥。考场上选题特别重要,老师和分享的同学也强调多次。在这我也说一点,没见过的题尽量别选择,即使看着比较简单。我今年下午就是选了那三个安全特低压的题,觉得计算量小,结果自己分析错了全军覆没,导致下午分数较低。再就是我觉得大书架之类的不用带,轻装上阵。我就两个鞋盒,重要的规范手册全都放在里面了,平时做题也一直在用。不重要的规范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起,一般用不到,用到也好找,这样一分类考试时就很顺手。重要规范做了一些标记,比如电气布置章节的我涂了绿色,智能化章节的涂了橙色,防雷接地章节的涂紫色。
粗略估算,这两年的专业考试我大概学了2000小时。只要跟着老师的步子来,每个章节复习全面,不创侥幸,认真努力听话,就一定能通过!
各通过考试学员《我的注考之路》心得将于纳米教育官网在线学习版块、微信公众号【建筑电气人】定期连载发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