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前面】2021年的第一篇注考之路征文产生的如此迅雷不及掩耳,收稿的时候距离成绩公布还不到20个小时。小编深度怀疑,今天的这位考友早早地胸有成竹,提前写好了这篇首发征文……
心中有目标
2021年是实际应考的第一年,备战前我反问自己,是想三年持久战磨下一个证,还是BUFF全开一战定江山?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选择了后者。
人都有惰性。古有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凡事在一开始就不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一击必胜的目标,那么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还会有无数次自我松懈的机会。
凡事在一开始就只怀着试探的侥幸心理,或者只奔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目标去备考,那么最终大概率只能铩羽而归。
所以,在正式进入备考之前,请告诉自己“就一年!我能行!”
手中有资源
就一年,真的能行。因为我们有纳米。
因为纳米,大大提高了我复习的效率,减少了一切可能的弯路。
不吹不黑,我真的很感谢在同事的推荐下选择了纳米,这成为了我最强大的武器。 整场考试期间,当看见短路电流三相变压器的时候,我乐了,模拟考强调过的原题。当看见线路衰耗补偿系数的时候,我又笑了,上课的笔记赫然在目。
在考试结束后,考场各种抱怨的时候,我很欠揍的告诉他们,这些在纳米都被反复强调过。
脚下有路线
如果说前面是精神强心针和大力定心丸,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苦练场面。
1) 精讲:薄书读厚 (倍速视频→真题作业→誊抄笔记)
精讲课是我最费力,耗时最长的阶段。万事开头难,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后期仅是个顺水推舟的过程。为了节约时间,我采用倍速播放录播视频,并同时在打印标注版上补充笔记。在做完真题及作业后,用整天的时间去誊抄在自己的手册和规范上。
问:为什么不直接用标注版?
答:只有你亲自写的,才能变成你自己的。否则,你永远弄不懂公式各字母的含义、勘误的原因。
问:问什么在真题作业后誊抄笔记?
答:听完课≠理解。精讲课全面扫盲,内容过多,需要通过做题落到实处。自己亲自做完真题作业后(看答案≠做题),你才能知道这个公式代入什么变量,哪几个公式有联系;才能知道这章考什么,怎么考;也才能大概了解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哪些仅做了解即可。在誊抄笔记的过程中再次加深理解,并形成这章内容的初步构架。
问:为什么要用整天的时间去誊抄笔记?
答:考试其实就一个定位与笔记的游戏。一定不要相信自己的脑子和记忆,任何笔记都需要工整、有区分度的清楚的记录在手册和规范上。电气专业的内容过多,战线很长,为保证在后几轮复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唤起记忆,那么在一轮笔记中一定要最大程度的理解和详细的记录。
2) 提高:厚书读薄(标签、易错点)
提高班是精讲班的精炼,去除基本不可能出现的考点,增加一部分深入理解和章节间联系。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精讲阶段下苦功的原因,如果精讲阶段每一章节都较为扎实,就如同搭城堡,每块砖的元件我们已经具备,只需要把他们砌在一起,就可以让城堡初具雏形。而知识储备的充分,也会给你带来极大的信心和轻松感。
问:为什么这个阶段做标签?
答: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阶段做标签为时尚早。但是我认为,标签是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章节的知识框架在心里的映射,是我们在刷题和考试过程中最迅速的定位方式。标签不仅在书上,也在心里,这就是厚书读薄的过程。标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标签需要随时完善。
问:为什么要整理易错点?
答:把会做的分拿到手。提高阶段通过反复大量刷题,积累了一定的易错知识点。如何避免在考场上,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同样一句话,一定不要相信自己的脑子和记忆。打开你的书,请记录在相应的公式边。当你在考场上,看着这道题,翻着对应的公式,避开一切入坑的可能,把2分纳入囊中。
3) 冲刺 (查漏补缺、归纳总结、模拟题)
提高阶段可以扩充难度,冲刺阶段不建议再做偏题、怪题,模拟题各知识点一定熟练掌握。这个阶段强调的是查漏补缺和归纳总结。为了在考试中更迅速的定位,需要知识点附近做好同类标注。
4) 应试
放平心态,必胜!
如果我们是以80分的目标准备考试,那么请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拿到证书。通过模拟考试,分析出自己擅长的章节以及最好的切入点,考试开局和做题顺序非常重要。我上午选择短路电流开局,因为它能最快带我进入状态;下午选择智能化开局,因为它能让我最快获得最多的分。
当断则断,不要恋战,总有会做的题等着你。放弃一切你知道有歧义的题(比如道路两边路灯),直到你选无可选。把会做的、无歧义的分一定拿到手。
坚定目标,把握资源,脚踏实地。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